专业 互助 分享 进步

前沿报道 |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 Empathizing-Systemizing Theory

       
本站文字/音频/视频如无特别声明,均为【星觉醒】版权所有,未经允许,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

(by 多妈)

根据DSM-V,我们知道自闭症谱系获得诊断的两大特征是:

社会特征:社交和沟通方面的严重障碍

行为特征:兴趣狭窄并有重复、刻板的行为。

也称为自闭症谱系的三联特征(社交、沟通、行为)

目前病理学方面还没有发现自闭症的成因,可以确定的是基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

而心理学方面,有不少的理论提出来解释这些临床症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剑桥大学精神病学和实验心理学教授兼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Baron-Cohen在2009年首次提出的共情-系统化理论(E-S Theory)。

共情-系统化理论是一个双因素的理论,其中”共情缺失“能够解释自闭症谱系的社会特征,而”系统化无损或超常“能够解释自闭症谱系的行为特征。

一、共情(Empathizing )缺失

“共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共情理论是从“心盲(Mind Blindness)"理论(1995年Baron-Cohen提出)拓展而来的。正是因着Baron-Cohen的心盲理论,对自闭症的诊断得以提前到18个月。

共情包含了早期的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心智解读(Mind Reading)模块 ,并采用了意向立场论(1987年Dennett提出)。(“意向立场“把一个实体(人、动物、人造物、其他任何东西)看作似乎是一个理性的行动者,它通过考虑自己的‘信念’与‘愿望’来对‘行动’加以‘选择’。”)

共情指的是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认知部分),并对其作出适当的情绪反应(情绪部分)的驱动力。

个体可以通过共情预测他人的行为以及共享他人的情绪。

共情从婴儿期就开始发展,最早在12个月的婴儿身上就可以识别到共情,并在其一生中持续发展。

而自闭症谱系个体的共情,经过很多的实验证明,绝大多数都有严重的共情发展障碍,包括以下这些方面的能力缺失(括号内是正常儿童发展里程年龄):

  • 联合注意力(Joint attention,14个月)

  • 在语言中使用心理状态词

  • 发起和理解假想玩(24个月)

  • 明白“看到才知道”(seeing leads to konwing)(3岁)

  • 区别物理实体和心理(4岁)

  • 表征和真实的区分(4岁)

  • 理解“错误信念”(4岁)

  • 理解“欺骗”(5-6岁)

  • 理解复杂的心理情绪

  • 对他人的痛苦表示关心

共情缺失致了自闭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中无法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缺失能够很好的解释自闭症谱系的社会特征,即在社交和沟通方面的障碍。

二、系统化(Systemizing)无损甚至超常

相较于共情是驱动人类识别和回应他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状态,理解并预测他人的行为。系统化的对象却是”不需要使用情感“就能理解的物理环境和物体。Baron-Cohen指出这些系统主要是:

  • 可收集的系统(石头、木头)

  • 机械系统(录像机、窗户锁)

  • 数字系统(日历、时刻表)

  • 抽象系统(电脑程序、音符)

  • 自然系统(潮汐、天气、地理)

  • 社交系统(舞蹈例程、足球联赛)

  • 运动系统(蹦床)

系统化是一种驱动力,目的是找到控制以上这些系统运作的规则和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系统的活动。个体反复观察系统中的所有细节特征,最后归纳出一个不变的模式,把这个模式作为系统的规则,规则通常以“如果....那么....(if..then..)”的形式存在。

(程序猿脑.....难怪好多娃喜欢电梯和洗衣机。。。正是这种系统化的驱动。

难怪我在教娃掌握街头各种红绿灯的套路时,就有一种在给AI编程的感觉。。。所有的"if“条件分支必须穷举。。。)

自闭症个体天生的“if...then...”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处理社交时表现出死板,他们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

大量的研究证明,自闭症个体的系统化无损或者超过常人。高功能自闭症和亚斯伯格个体的“系统商”测试均高于常人,而典型自闭症儿童在因果关系和排序测试中的表现高于正常儿童。

系统化无损或超常则可以解释自闭症谱系的行为特征: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以及能力孤岛。并能够解释自闭症个体的”泛化“能力缺陷,亦即自闭症个体在某一个环境下习得的“系统”很难迁移到另一个环境中,因为该”系统“的规则是根据细节特征来行成的,因此自闭症个体往往很难接受细节的改变,因为会导致他无法预测和控制整个系统。(例如孩子在家能上厕所,到了公共场合却不能)

三、极端男性脑(Extreme Male Brain)

共情-系统化理论已经延伸到了“极端男性脑”理论。

因为共情(女性表现较好)和系统化(男性表现较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Baron-Cohen将共情和系统化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出如下图形,根据此图形划分出五种“脑类型”:E代表共情,S代表系统化。

  • B型脑(E=S):这类型共情和系统化一样强(弱)

  • E型脑(E>S):这类型个体的共情强于系统化。

  • 极端E型脑(E>>S):这类型个体的的共情很强,但在系统化的问题上有困难。

  • S型脑(E<S):这类型个体的系统化强于共情。

  • 极端S型脑(E<<S):这类型个体的系统化很强,但在共情的问题上有困难。

?

在2012年发布了一份对各年龄段进行了共情商-系统商测试问卷的统计结果,样本数量较大,可信度极高。

统计如图所示,最左侧正常发育的女性,中间列是正常发育男性,最右边是自闭症个体;从上到下分别是儿童组(4-11岁)、青少年组(12-16岁)、成人组(17岁+)。

红色的就是极端S型脑,粉色的是S型脑。很明显,自闭症谱系个体几乎都是S和极端S型,极少数是B型,没有E型和极端E型。

极端男性脑理论是一个新的理论,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另有研究表明胎儿体内睾酮素水平与共情正相关与系统化负相关。

四、寻求“真理”的心(in search of "truth")

?

Baron-Cohen把”真理——truth“定义为:精确、可靠、一致、或有合规的模式、或有结构化的数据。”真理“是几乎100%可预测的事件、行为或数据。

系统化的功能是预测合规的事件,包括合规的行为和数据中的模式。而高度系统化可以解释自闭症个体“拒绝变化”和维持“一致性”的特质,以及他们面临“不合规”(变化)的时候会崩溃。(这也是Lovaas在干预初期孩子放在低干扰、结构化、可预测的环境中的原因)

因此这种高度系统化的动力,使得自闭症的个体看上去拼命的在”寻找事物的真理“以便能够控制和预测他们环境中的物理性事物。

Baron-Cohen并没有把高度系统化看作是一个缺陷,而是把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对某些物体的"痴迷“看作是“强烈而狭窄”的兴趣,认为如果加以引导,能够让个体在高度专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相反,共情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基于不同的认知和经历、其感受行为也会不同。这些变数都让自闭症个体无法用“规则"来预测。

(男人常说“女人没有道理可讲"。同理,在这个层面,自闭症个体恐怕会认为正常人“没有道理可讲”)。

如果自闭症个体无法理解“错误信念”和“欺骗”的概念,也无法“暂时搁置”寻求真理,则共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此,Baron-Cohen认为自闭症个体是通过“寻求真理”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这种信息加工风格有利于物理性信息加工,而不利于社会性信息的加工,这样共情和系统性两个因素就变成是一个维度上的两个方向的因素,而自闭症的个体处于靠近系统化极端。

而研究表明,自闭症男性的系统化和共情两个因素有竞争关系,即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自闭症女性中则找不到这样的对应关系。有可能的是,男女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并不相同。

五、对干预的影响

讲了这么多理论,那么对于我们干预孩子有什么帮助呢?

当然是有的,不过小编码字码累了。。。且听下回分解。。

引用: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研究 (齐星亮 2011)

Empathizing and Systemizing in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 (Baron-Cohen 2005)

Empathizing, systemizing, and the extreme male brain theory of autism(Baron-Cohen 2009)

Brief Report: 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 Empathy and Systemizing Quotients (Bonnie Auyeung等 2012)

 赞一个 (37) 收藏 (0)
分享到您的社交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管理员 推荐阅读:

评论: 1 条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查看引用: 1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微信登录
Q Q 登 录
切换登录

注册